(改編自2021 iTinney全台敬師感恩投稿大賽-台師大 姜O潔與陳O穎老師)
鋼琴是我從小的愛好,在學琴的過程中,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非小穎老師莫屬。遇見老師以前,雖然一直有著成為職業音樂人的夢想,礙於年紀還小和對未來感到迷惘,我始終沒有邁出第一步。直到升上高中,心智年齡更加成熟,不斷思索著未來的方向時,我遇見了老師,她的出現喚醒了我埋在心底深處的夢,有著老師的陪伴以及鼓勵,我勇敢的踏上了這條路,以進入大學音樂系為目標不斷的努力著。
還記得跟老師說我想要考大學音樂系的那天,從小就讀音樂班的她,深知這個決定的不易,一來我不是科班出生的學生,再來我無法自行閱讀琴譜,因為我的視力隨著年紀增長而消退。但是老師沒有因此澆熄我的熱情,反而不斷的給予我自信,說會帶著不斷的克服所有的障礙。在準備的過程中,老師將左右手分開,放慢速度彈奏、將琴譜上的所有資訊,如:拍號、指法、調性、力度與表情術語等一一念出並錄音,供我回家反覆聽取、記憶。若是碰上巴哈一類-包含兩個以上聲部的曲子,繁複程度可見一般。理解老師對我的用心與期待,我反覆練習如何運用身上各條肌肉的細緻運作,來觸鍵、施力、控制踏板改變音色,製造欲呈現的效果,如迷幻、清新等各式風格。
老師這樣毫不馬虎的對待每個音符以及樂譜上的所有記號,如此謹慎的態度,讓我深刻體會到-音樂要先追求像科學般一絲不苟的準確,才能在這樣的前提下,體現出其感性與奔放的一面。儘管最後我沒有就讀音樂系,但是從老師身上我帶走的不單單是鋼琴演奏的技巧,還有在追尋自己的夢想時應該要抱持的態度。直到今天練琴依然是我的嗜好,老師依然帶著我徜徉在音樂的世界裡。只是樂器為了保持乾燥,再加上疫情的緣故,老師本來就偏乾的手,在長期反覆清洗、消毒之下,變得越發脆弱乾裂。
希望今年可以透過聽儷不含酒精,殺菌力卻毫不遜色的乾洗手,好好滋潤老師的雙手,讓老師在彈奏時,再也不必忍受任何脫皮或龜裂的不適。